編者按
“東數西算”正在改變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算力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大高耗能的數據中心在資源充裕的西部布局,將大幅提升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納西部綠色能源,持續優化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發展,延展東部發展空間,助力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
成都:雙“中心”驅動大樞紐
日前,“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這是我國啟動的又一項跨區域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從京津冀到粵港澳大灣區,從長三角到成渝,從內蒙古到貴州,從甘肅到寧夏——一張縱貫東西、橫跨南北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落子定盤,將推動我國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建立東西部算力供需體系。
根據規劃,在8個樞紐中,身處西部的成渝樞紐規劃設立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和重慶數據中心集群,是唯一一個既有東部樞紐功能,也要承接長三角樞紐數據的后臺加工等業務的樞紐。記者近日在四川成都采訪了解到,天府數據中心集群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中,成都超算中心已建成投運,成都智算中心即將竣工。
清潔能源保障綠色算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測算,預計到2025年,中國產生的數據總量將達48.6ZB(澤字節,代表的是10萬億億字節),占全球27.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年均1.5%至1.8%。
要讓數據潛力得到釋放,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則需要強大的算力體系支撐。而不斷創下新高的用電需求,使數據中心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力消費設備之一。據統計,2020年國內數據中心年耗電量達到2045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7%。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是要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將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綠色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充足的清潔能源保障和低成本電價支持、相對低廉的土地供應成本以及涼爽的氣候,是西部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基礎所在。
四川水能資源豐富,是清潔能源大省,清潔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達85.3%、86.6%,水電總裝機8947萬千瓦。目前,成都已規劃建設川西水電特高壓通道,數據中心的用能需求將得到進一步保障。
在數字經濟基礎方面,近年來四川省數字經濟快速發展,2021年四川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4012億元,同比增長約18%。作為省會城市,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0065.7億元,是成都首個產值破萬億的產業。而在新型基礎設施上,成都則是全國“八縱八橫”通信網絡的樞紐節點、全國首個千兆光纖網絡省會城市。
“成都所處的地理區位,既能夠承接東部地區樞紐算力使用需求,又能夠消納貴州樞紐的算力供給能力,有效減小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繞轉時延、降低了長途傳輸費用,發揮好與‘東數西算’其他幾大樞紐的銜接作用。”新經濟發展研究院iNED院長助理、研究員曹寶林表示。
曹寶林認為,通過承接東部地區的數據存儲、計算等需求,將進一步帶動成都數字經濟產業上下游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此外,‘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指標控制在1.25以內’等要求,也將持續推動數據中心節能降碳、可再生能源供電、異構算力融合等‘雙碳’目標下的綠色產業的發展。”
“超算+”構建新生態
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在四川天府新區正式建成投運。“中心總建筑面積6.17萬平方米,算力規模按峰值性能300P Flops進行規劃設計,一期已經完成了170P主機系統建設。”成都超算中心運行維護部部長李佳佳介紹。
“超算已經和我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而隨著成都超算中心運行和國家‘東數西算’實施,將有效幫助西部地區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破解算力資源緊張的局面。”李佳佳說,“比如汽車碰撞模擬測試,通過超算中心的支持,可以大幅降低汽車生產企業的成本,同時獲得的測試數據還更加精準、全面。”
“同時,我們還探索‘超算+大數據’‘超算+大健康’等模式,不僅服務于傳統科學工程計算,重點還圍繞科技創新、城市治理、產業發展、社會服務構建城市發展新生態。”李佳佳介紹,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為來自重慶、西安、上海、廣州等30余個城市的720家用戶提供計算服務或技術服務,服務方向涵蓋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20余個領域。
“我們搶抓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機遇,落實‘東數西算’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發揮成都超算中心的算力核心引擎作用,重點布局上下游重點產業鏈,集聚一批科技創新企業和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四川天府新區新經濟局副局長潘城說,“下一步,我們要做強成都超算中心算力服務、算力調度、數據流通、數字化賦能等核心功能,以創新生態培育為支撐,打造超算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智算”積蓄新動能
“如果說超算算得準,那么‘智算’還側重算得快,在視頻感知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場景。”華為公司相關專家向記者介紹。近日,由成都高新區、郫都區與華為公司共同建設運營的成都智算中心首批昇騰Atlas設備全部安裝完成開始試運行。
在項目施工現場,一期4棟建筑主體已經竣工,部分樓棟已拆除外墻鋼架。“我們正在進行內外裝和總坪施工,現場有200多人在進行,4月中旬項目就將竣工驗收。”項目承建方華鯤振宇技術負責人龍昌偉介紹。
從2021年5月31日簽署項目協議到如今項目建設即將竣工,短短不到一年間,成都智算中心實現了從無到有。龍昌偉告訴記者,項目建設一日千里的原因在于中心采用了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集成高效一體化電力模塊、智能鋰電、iCooling等先進節能產品技術,實現工程產品化、產品模塊化、模塊智能化。“我們在7天內完成了65個預制模塊化集裝箱箱體吊裝,保證了項目實現快速上線和全周期低碳。”
龍昌偉介紹,預制模塊整裝設備由工廠預制,與園區土建施工同時開展,最后將預制模塊吊裝到工程現場后快速堆疊,與傳統建設方式相比,整個建設周期減少50%以上。
“作為成都又一個即將投用的新型算力公共基礎設施和賦能平臺,成都智算中心將發揮成都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場景多元和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打造全球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平臺,服務千行百業,提升人工智能企業和產業能力,支撐國家重要需求、科研創新和戰略任務落地。”智算云騰(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國說。
“未來,除了在數據中心用電、用地、用水、用網、人才等方面建立差異化優惠政策外,還要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力度,加大與川內水電能源保障城市和有數字化轉型需求的產業城市間的協同發展;加強成渝與貴州間算力資源供給方,粵港澳、長三角算力資源需求方的協同發展。”曹寶林建議。(記者 李力可 唐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