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徐壯、施雨岑)記者從國家文物局28日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布會上獲悉,湖北學堂梁子遺址發現1具古人類頭骨化石,命名為“鄖縣人3號頭骨”。這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
學堂梁子遺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型曠野遺址。1989年、1990年,該遺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類頭骨化石,年代距今80萬年至110萬年左右,屬于直立人,被學術界命名為“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距此前2具頭骨化石出土地點約35米,埋藏環境、伴生動物群與石制品技術特征均相似,初步判斷應屬同一時代,具體還需要科技測年確認。
2021年以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學堂梁子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考古發掘。3號頭骨化石目前已出露額骨(包括眉脊)、眼眶、頂骨、左側顴骨和顳骨及枕骨左側,形態清晰,未發生明顯變形,同時伴隨出土大量動物化石與石制品。
專家介紹,鄖縣人處于直立人演化歷程的關鍵節點上,3號頭骨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是探討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國乃至東亞地區起源與發展的重要證據。
發布會上還通報了云南昆明河泊所遺址、河南開封州橋與汴河遺址、浙江溫州古港遺址等的最新考古發現。云南昆明河泊所遺址為尋找西漢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線索,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實證;河南開封州橋與汴河遺址是唐宋至明清時期開封城市歷史沿革的一個縮影,對研究北宋東京城的結構布局、大運河歷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價值;浙江溫州古港遺址生動再現了宋元時期溫州港的繁榮景象,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