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id="jyy5v"><meter id="jyy5v"><th id="jyy5v"></th></meter></li>

    2. <label id="jyy5v"><meter id="jyy5v"></meter></label>
          •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 10 08:47:3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8000℃的針·8000多個日夜·80000多輛鐵路貨車

            字體:

              8000℃的針·8000多個日夜·80000多輛鐵路貨車

              記堅守技術攻關崗位23年的“電焊花木蘭”易冉

              鐵水的溫度,在1100℃至2300℃之間;電弧的溫度,在6000℃至8000℃之間——這是與易冉近在咫尺的溫度。

              生于1982年的易冉是一名電焊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在中車株洲車輛有限公司從事重載高速鐵路貨車焊接。她是全國勞模,也是湖南省第一位女性“大國工匠”。

              20多年間,易冉扎根于這份滾燙的事業,就像她手舉焊槍時,胸膛里那顆火熱的心。

              電焊“花木蘭”

              第一次見到易冉,電焊技師楊衛東并沒有上心。眼前的小姑娘面容姣好、清秀內向,想跟著他實習當學徒。他心想:“這么文弱,能當個合格的焊工也就行了。”

              “焊工手里有團火,四季炙熱無法躲。十個焊工九個黑,全身上下全是灰。”這是楊衛東和同事們工作的寫照。

              很快,他就發現易冉與眾不同。絕大多數實習生會在師傅干活時跟著看,師傅休息時也跟著歇。可楊衛東干活時,易冉學得目不轉睛,休息時,她就在一旁默默練習。幾個月實習下來,她用掉了比旁人多得多的試板材料。

              一年后,18歲的易冉從武昌技校畢業,正式進入株洲車輛廠(中車株洲車輛有限公司前身)。“你聰明、能吃苦,將來當個技師沒問題。”楊衛東這樣鼓勵她。

              彼時,一名焊工考上技師至少需要10年。楊衛東說,當時有6000余人的株洲車輛廠僅有一名電焊高級技師、兩名技師。“當個技師”已是很高的期許。

              對易冉而言,這份工作的確挑戰艱巨——

              在學校,她學的主要是手工焊條焊法,可工廠用的是半自動氣體保護焊,這意味著許多技巧要從零開始學。

              入職時正值盛夏,身材瘦小的她加入了底架轉胎班。這是整個車間勞動強度最大、工作條件最艱苦的班組。送絲機加上焊絲有幾十斤重,時常要提著它來回走。20公斤一盤的焊絲,每天要消耗一盤半、焊完125米,才達到工作量。

              因為焊花飛濺,易冉不得不穿上兩層厚厚的長袖工作服,捂出一身汗。入職頭一天,她的臉就被高強度的電弧光灼傷了。“紅得像一只煮熟的螃蟹,一碰就疼。”如今,她的額角仍有電弧光照射留下的褐色斑痕。

              入職不久的一個凌晨,她下了夜班,因臉上滿是灰塵,在廠門口等候的母親,愣是沒能認出她來。

              越是艱苦,她卻越是努力。一般來說,新入職焊工培訓三個月才能頂崗,可她正式上崗僅用了半個月。

              入職一個月,她獲得了株洲市電焊技能大賽第三名;參加工作頭三年,她囊括工廠年度比賽的全部冠軍。23歲時,她成為了集團內部最年輕的電焊技師,26歲時,她成為湖南省當時最年輕的電焊高級技師。

              “她用比別人短得多的時間取得了許多成績,是因為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2007年被評為“湖南省技能大師”的楊衛東,這樣評價自己的徒弟。

              盡管艱苦,易冉卻沒想過轉行。“不是只有焊工辛苦,想要干得好,哪一行都會辛苦。”易冉云淡風輕地笑著,“每天都好忙,也根本沒時間想轉行的事。”

              2011年10月,29歲的易冉作為7名技能組選手之一,代表中國參加在德國呂內堡舉行的“嘉克-LVM杯”國際焊接大賽。多國選手云集的賽場上,她是唯一的女選手。

              易冉沉著細致的表現令組委會折服,為她專設唯一“特別獎”,并公開展示其參賽作品。她的照片被刊登在德文報紙上,人們稱她為“中國的電焊花木蘭”。

              名片“攻關手”

              重載高速鐵路貨車,是高鐵“中國制造”的一張名片,代表著重載運輸里的中國力量。易冉和她的同行們,是名片的鍛造者之一。

              能攻硬茬、善打硬仗、敢闖硬關——工作中,這是同事們對易冉的一致評價。

              在易冉看來,自己的工作多數時候是“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而在這樣輕描淡寫的形容背后,實則是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攻堅克難與執著求索——

              2007年,易冉帶領班組實施出口澳大利亞、用于礦石運輸的“重載高速”第一臺FMG敞車整車的試制。用戶要求“焊縫缺陷為零”,這意味著手工操作要達到數控機械手精度。她夜以繼日地從設備、參數、手法等多角度反復試驗,研究出一套新焊法,焊縫質量全部達標。

              2013年,易冉率隊擔負結構復雜的澳大利亞PN煤車試制攻關。由于車型結構特殊需要雙面成型,可焊接時卻無法實現反面清根(即清理焊縫根部的缺陷)。易冉反復思考、調整電流,采用小月牙形的擺動手法施焊,順利攻克難題。

              2016年,易冉再次攻下NX70A平車中梁“七字鐵”焊縫開裂、質量缺陷居高不下的難題,使她所在的中梁班組一次交驗合格率從39.73%提升到96.3%。她獨創的“小擺快頻”焊接操作法,入選中國中車絕招絕技。

              ……

              “不服輸,而且愛鉆研,既苦干又巧干,所以易冉總能攻下別人攻不下的‘山頭’。”楊衛東說。

              重載高速鐵路貨車在承載數十噸貨物重量的同時,還要經受高速之下的高頻振動,以及不同地域高寒、高溫、高腐蝕等考驗。

              焊縫,往往存在于板材結構的拼接、轉角等位置,就像人體的關節。焊縫平整,則受力均勻、堅固耐用;如有溝槽氣孔,就容易成為缺陷的“發源地”。

              一列車輛的焊縫長度累計可達1000米,任何微小的瑕疵卻都可能埋下隱患。在這個問題上,易冉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她的身上,因而烙下“勛章”——

              那是手肘、腳掌上星星點點的疤痕。由于手舉焊槍時往往手臂彎曲,飛濺的火花時而掉落在她的肘彎里,時而掉進鞋里,把鞋、襪子和皮膚粘連在一起,一脫就破了皮。

              可是,為了不讓焊縫因停弧而出現不平整的接口,她總是咬牙忍了下來。

              還有一處嚴重的燙傷在鼻梁上。為了仰頭焊好一個工件,易冉雙手舉著焊槍,只能用嘴咬著面罩保護臉部。那一次,她不停歇地焊了一個小時,面罩里卡著玻璃視鏡的金屬條變得滾燙,一直死死貼在她的鼻梁上,因此燙出血泡。

              “有時候,焊縫的缺陷誤差要小于零點幾毫米,手的擺幅就在兩三毫米之間,連呼吸都要調整好,喘一下、咳一下都不行。”易冉笑著說,“反正燙都燙了,那就不要半途而廢。”

              多年來,她主持、參與了30多種型號重載高速新型車試制,先后率隊參與焊接攻關項目試驗100余項(次)。

              截至目前,易冉參與焊出的8萬余輛新型重載高速鐵路貨車,質量全優。

              夢想“引路人”

              中車株輛公司有一支女子電焊技師攻關隊。易冉是這支隊伍的第三任隊長。

              自古以來,在“工匠”行當里,有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戲言。在女子電焊技師攻關隊第二任隊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袁紅君看來,易冉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這種偏見。

              袁紅君記得,十余年前,在一批出口車輛的生產中,有一個圓形工件需要用到新的焊接工藝,從試驗到投入批量生產,前后耗時一個多月,易冉投入了大量心血,幾乎是通宵達旦鉆研。“她終于摸索出辦法,焊好了之后,立馬就去幫班組里的每一位同事,教大家操作時毫無保留。”

              電焊高級技師、中車技能專家李春明是易冉的學徒,“只要師父在廠里蹲下身子、舉起焊槍,身邊立馬就能圍上一圈人。一是因為她水平高,二是因為她有耐心,愿意給大家細細講解。”李春明自豪地說。

              2011年,為了攻關和培育人才,中車株輛公司在株洲市總工會支持下組建了易冉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十余年來,易冉踐行“名師帶群徒”,工作室培養出電焊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技工93人,其中有17人成為全國技術能手及中車技能專家。

              盡管已是榮譽等身的工作室負責人,她卻始終帶頭學習前沿技術——

              2020年,中車株洲車輛有限公司全面啟動“精益+數字化”智能制造技術升級,易冉的工作室再次“打頭陣”,承擔起培訓焊接機器人技能“數字軍”的任務。

              由此,在自動化理論知識領域可謂“零基礎”的她,開始學習操控機器人,甚至學起了編程。“鍵盤上幾十個鍵,記功能就花了一兩周。”易冉說,一些設備的功能目錄里,光是子目錄就有800余個,解決一個程序的卡殼有時就要兩三天。

              易冉還是一頭扎進去,認認真真學了起來。

              “每次機器人廠家給我們做培訓,師父就是‘十萬個為什么’。”湖南省勞模、電焊高級技師陳娜娜說,學習新技能時,易冉“永遠是最愛提問的那一個”。她總是隨身帶筆記本,把問題和答案詳細寫下來,學會了,再對每一個向她提問的人傾囊相授。

              “有一些員工覺得機器人操控太深奧,不愿意學,所以我更要帶好頭。”兩年來,易冉的工作室已經培養出幾批專業的焊接機器人、機械手操作工人。她相信,智能制造會讓焊接的工作環境有改善,也讓產品標準化的道路越走越寬。

              易冉常常會想起多年前,她跟隨中車代表團赴歐洲學習,在飛機上俯瞰銀色機翼下的祖國山河,心潮澎湃,“我意識到,成為一名優秀的工匠,就可以走向世界、為國爭光。”

              她也常常覺得自己有著“生逢其時”的幸運。“因為有無數默默無聞在崗位上耕耘的前輩和同行,才會有‘中國制造’;因為生在一個如此重視技能人才的時代,我們才能實現技能報國的理想。”

              在一些職業院校里,她分享自己的故事,把夢想的火種,播撒在孩子們心底——

              “你們聽過‘竹子定律’嗎?竹筍破土的前4天只長了3厘米,從第5天開始每天長30厘米,六周就長到15米。其實在這之前,它的根已經在土壤里默默延伸了數百平方米,儲備養分和能量。”易冉說,“別擔心付出得不到回報。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記者袁汝婷、劉芳洲)

            【糾錯】 【責任編輯:吳詠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527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尤物yw在线影院|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日韩蜜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91精品在线国产|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AJ精品| 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91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丝AV嫩草影院|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