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世界鎮痛日:如何減少負“痛”前行?
新華社記者沐鐵城、黃凱瑩、彭韻佳
疼痛,因為太過常見,人們反而容易對疼痛了解不多,甚至忽視對疼痛的治療。今年10月16日是世界鎮痛日,主題是提高疼痛的綜合療護能力。如何正確認識疼痛?如何提高綜合療護能力?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與專家。
慢性疼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疾病
疼痛按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國家疼痛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樊碧發介紹,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急性疼痛是癥狀,但是持續時間在1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就不應當作是癥狀,而應當作一種疾病去處理,“試想,身體上經常有疼痛,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p>
慢性疼痛是包括慢性原發性疼痛、慢性癌癥相關性疼痛、慢性術后或創傷后疼痛、慢性繼發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繼發性內臟痛、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慢性頭痛或口面部疼痛,可能由組織損傷、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多種原因導致。
《中國疼痛醫學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慢性疼痛患者超過3億人。疼痛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問題,負“痛”前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的慢性疼痛患者就診率不到60%,很多習以為常的慢性疼痛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診率低下意味著大眾在疼痛健康方面的認知程度還很欠缺。
另一方面,有很多人認為伴隨性疼痛不是原始發病,認為等病好了,疼痛會自然消失。樊碧發提醒,這是個認識誤區,很多疾病導致的疼痛不容等待,如果不控制疼痛,不僅可能影響原發疾病的治療,甚至還會引起其他更重的疾病。
“慢性疼痛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在大夫指導下把疼痛控制好。”樊碧發說,以現在的知識、技能與方法,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疼痛都能得到比較好的控制。
以患者為中心提高疼痛綜合療護能力
今年世界鎮痛日主題聚焦提高疼痛的綜合療護能力。中國疼痛醫學權威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說,提高疼痛綜合療護能力內涵非常豐富,綜合和療護兩個方面都很重要,綜合需要多個科室進行聯合,以疼痛科為核心和牽頭科室進行慢性疼痛的綜合管理治療,而療護包括醫療和照顧、護理。
“綜合療護,倡導的就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慢性疼痛患者不僅身體上要承受痛苦,而且常伴隨著功能上的障礙,處于一種焦慮和抑郁的狀態?!表n濟生說,因此慢性疼痛的療護,既要關心機體的因素,也要關注到心理的因素,提倡醫療與護理相結合。
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張達穎表示,綜合療護在慢性疼痛的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強綜合療護可以有效提升疼痛性疾病的治療效果,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尤為重要。
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方案》,在工作目標中提出,2022年至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發揮試點醫院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疼痛綜合管理。
“縣級以上主要大醫院都在試點范圍之內作為示范試點?!敝腥沼押冕t院院長周軍說,通過試點,一是促進慢性疼痛診療多學科合作機制更加完善,二是輻射、影響醫療機構對疼痛診療工作的重視,提升診療水平。
分娩鎮痛等舒適化醫療需求迫切
樊碧發介紹,如今,除了醫院需要給疼痛診治的病人提供規范化、合理有效的醫療照護,我們也要提倡舒適化醫療。比如做胃鏡、腸鏡、膀胱鏡,以及女性分娩等,患者都希望過程中能減少疼痛,舒適化醫療有著非常迫切的需求。
“用了分娩鎮痛,生孩子的過程遠比我想象中要‘少遭罪’?!睆V西南寧市的“95后”產婦劉梓姍說。
分娩疼痛高于癌痛,疼痛指數僅次于燒灼傷痛。分娩鎮痛主要通過應用合適的鎮痛技術、藥物或精神療法,以降低孕婦分娩期間的疼痛和不良應激反應,幫助胎兒順利娩出。
2018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2019年,第一批國家分娩鎮痛試點醫院公布,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在試點醫院之列,該院麻醉科主任醫師馮繼峰表示,近年來,她深切地感受到分娩鎮痛在標準建設、技術推廣等方面的進步。
“年輕一代對于分娩鎮痛的認識更科學、更全面?!瘪T繼峰說,一些年輕的孕產婦在懷孕初期甚至是備孕時,已主動向醫生了解分娩鎮痛,咨詢的重點從“如何認識”轉向圍繞“如何用上”。同時,無痛分娩還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將女性從不安和懼怕中解救出來,消除她們因分娩而生產的心理陰影,這無疑也是一種積極影響。
![微信分享圖](1129919706_16974662202991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