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10月21日電(記者武江民 洪可潤)10月,正是稻熟秋收時。沈陽遼北七星米業有限公司門口,前來賣糧的農戶排起了長隊。扦樣、檢驗、計量后,種稻大戶陳杰擠出人群,手拿定價單,沖記者樂呵呵地說:“每斤1塊4毛9,老洪給的價,要比別處高2毛。”
陳杰口中的“老洪”是指洪蘊來,沈陽遼北七星米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2005年,洪蘊來購置了稻米加工設備,做起了大米加工。17年來,小作坊成了大工廠,如今年產稻米已達2萬多噸。糧食利薄,可洪蘊來卻還總想著多讓幾分利:“我是個新農民,帶領大伙增收致富才是主業。”
10月18日,在遼寧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鎮青年農場,車輛在運送剛收割的水稻。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新型職業農民,是遼寧省近年來培育的一批高素質農民,他們既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還能帶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洪蘊來就是其中之一。
這幾年,洪蘊來除了參加農業部門組織的培訓,還跑到各地追著學,回村后帶領鄉親們進行稻蟹、稻蝦共養,帶動上千名農民走上致富路。
“老洪給我們提供種子和化肥,還有蟹苗。從育苗到收割,全部都是機械化。”陳杰說,每年不算賣糧,自己光靠養蟹,每畝就能賺600多元。
10月18日,在遼寧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臺鎮青年農場,農民把機械化收割下來的水稻裝車(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在大連瓦房店市趙屯鄉,59歲的果農徐長琦辦了間“田間職業培訓學?!??!皩W?!辈淮?,40余平方米,十幾張椅子板凳,卻總是坐滿了果農,來晚了連站的地方都沒有。
前幾年,高速村的果農董春清因為自家果樹得了輪紋病,減產嚴重,賠了不少錢。董春清說:“徐長琦去年直接上門指導,教我如何用藥、除病、施肥。今年,我家的蘋果大豐收?!爆F在,董春清也成了村里的義務推廣員,把果樹種植經驗和技術講給更多村民。
據悉,近年來遼寧整合利用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發展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培養各類鄉村振興帶頭人,目前累計培訓學員約9.5萬人次,發揮了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洪蘊來還打造了一片500畝的智慧化水稻種植試驗區。新修的暗渠下,是一整套的自動灌溉系統,可以根據作物生長需要,自動補水、排水、上肥。洪蘊來說:“我還準備購進更先進的自動化設備,讓農民種地更輕松些,一人就能管幾百、上千畝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