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1月1日電 題:稻田里點起“兩盞燈”——安徽農業綠色發展一線探訪
新華社記者水金辰、姜剛、趙金正
“以前種水稻,農戶很難細致地觀察蟲情,打藥主要憑經驗,等蟲害成災再防治往往就晚了?!痹诎不帐∈徍腥浇涢_區中聯智慧農業峨橋示范基地,基地工作人員肖茂標感慨道,不少農戶對田間害蟲的種類和繁殖密度等信息缺乏了解,往往會大劑量噴施農藥殺蟲,但自從田頭安裝了自動蟲情測報燈,蟲情信息了如指掌,防治蟲害更加科學。
蟲害一直被農戶視為影響糧食產量的“心頭痛”?;刂腔坜r業應用軟件的項目負責人郭爽爽告訴記者,2019年,該基地引入3盞自動蟲情測報燈,它們能將田間害蟲引誘進燈內,通過內置攝像頭與無線網卡,自動將害蟲圖像上傳至基地智慧農業系統。經過后臺分析和趨勢判斷,農戶能夠掌握蟲情趨勢,精準噴施農藥,“這樣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p>
圖為田頭安裝的自動蟲情測報燈。新華社記者趙金正 攝
在安徽,病蟲害綠色防控手段還有很多,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新成效。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安徽推行化肥施用定額制、農藥購買實名制,建成覆蓋全省的農藥數字監管系統平臺。2015年以來,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加的同時,該省農田化肥、農藥使用量呈逐年下降態勢。
除了自動蟲情測報燈外,近年來,在一些農場還亮起“另一盞燈”——太陽能殺蟲燈。
在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江霞谷物種植家庭農場,1177畝粳糯稻籽粒飽滿,進入成熟收獲期。該農場負責人陳永江告訴記者,今年應用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水稻畝產預計超1500斤,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
在農場邊,記者看到,連片的稻田約50畝布設一盞太陽能殺蟲燈。陳永江說:“這個燈白天能利用太陽能板儲備電能,夜晚發出淡藍色的光,利用昆蟲趨光性原理,將稻田害蟲引入燈罩將其消滅,從而減少稻田害蟲基數?!?/p>
在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江霞谷物種植家庭農場,陳永江在介紹太陽能殺蟲燈的功能。新華社發
據廬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吳晨陽介紹,該縣今年共建設10個萬畝水稻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以示范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全縣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俺松镎{控和理化誘控,我們還推廣應用藥劑拌種等栽培技術,示范區較普通農作區平均減少病蟲害防治次數1次以上,化學農藥使用量普遍下降5%以上。”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增權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將繼續推進農業綠色技術集成創新,形成并推廣一批可看、可學、可借鑒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將農業綠色發展作為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關鍵“招數”,與此同時,加快綠色農機裝備創制,淘汰能耗高、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