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29日電? 題:高效 高質 高產——天山南北秋收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茍立鋒
便捷的服務保障,高效的作業方式,省心的交售收儲……隨著秋收步入尾聲,新疆秋糧豐收已成定局,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成效顯著,棉花、大豆、甜菜等作物收獲有條不紊,天山南北的廣闊良田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開車到地頭,盯著收割機采收,核對過磅重量,坐等收錢。這個秋收季,新疆奇臺縣玉米種糧大戶賈斌的活更簡單了。
10月17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的一片農田里,收割機正在收割玉米。新華社記者 茍立鋒 攝
“收割機是烘干廠聯系好的,運糧車他們也提前做了安排。”賈斌告訴記者,自己今年種了1400多畝玉米,收割作業即將結束,得益于收儲企業上門服務,節省了不少成本開支,玉米收購價格也比往年更高,今年增收“不成問題”。
為確保農戶交放心糧、舒心糧,奇臺縣提前準備,騰倉并庫,“我們保證價格上墻、樣品上桌。”昌糧集團奇臺糧油有限責任公司中心倉庫主任潘斌告訴記者,今年秋糧收購,奇臺將繼續按照優質優價原則,確保好糧食賣上好價錢,“農戶交糧一般當天錢款即可到賬,基本沒有隔夜賬”。
“我們今年玉米種植面積46.01萬畝,總產量預計42.5萬噸。”奇臺縣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當地秋收工作基本完成,除糧食收儲企業外,許多原料廠家也紛紛到田間地頭求購優質玉米,種植戶收入增幅明顯。
近年來,新疆農業部門通過探索良種、良田、良技、良機、良法融合配套,大力實施“百畝攻關、千畝創建、萬畝示范”糧食單產攻關行動,千方百計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民產量、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玉米等秋糧單產持續迎來突破。
10月17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的一片農田里,收割機、運糧車配合作業。新華社記者 茍立鋒 攝
“今年畝產1400公斤左右,每畝地毛收入接近2500元。”新疆裕民縣玉米種植戶楊宏耀告訴記者,在農技部門指導下,塔城地區不斷革新玉米種植技術,通過增加玉米種植密度等,玉米單產越來越高。
近日,記者從新疆農業農村廳獲悉,新疆塔城市10.39萬畝集中連片玉米田,成為全國首個10萬畝集中連片玉米機械收獲“噸良田”,籽粒實收平均畝產1117.4公斤(以14%標準含水率計)。
為保證秋收順利進行,新疆農業部門提早謀劃,多措并舉,引導督促做好機具檢修和保養服務。此外,農業部門及時發布機具供需、收種時間、作業進度、氣象變化等信息,做實做細農機作業服務供需對接,確保秋糧高效采收。
“今年種了700多畝棉花,采棉機5天就能采完。”庫爾勒市普惠鄉棉農馬溪遙告訴記者,這兩年采棉機越來越多,聯系機器也非常方便。
10月12日,在庫爾勒市普惠農場一處棉田,農民駕駛大型采棉機采摘棉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通過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新疆不斷夯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如今,新疆棉花種植面積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玉米單產紀錄屢屢刷新,位居全國各大產區前列。截至10月22日,新疆已收秋糧1940.7萬畝,收獲進度已近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