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1月22日拍攝的溫州港狀元岙集裝箱碼頭。 新華社記者江漢攝
初冬時節,溫州狀元岙港區集裝箱碼頭。
近處,卡車穿梭不息,橋吊忙碌裝卸,集裝箱落到卡車上的“砰砰”聲,猶如經濟活躍的強勁脈動;遠處,潮平海闊,集裝箱船在航道往來,構筑內聯外通的通道。
地處東部沿海的浙江溫州,“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資源稟賦算不得優渥,卻也孕育出溫州人敢于突破、勇于創新的獨特品格。
作為改革開放先發地,溫州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道路前進。20年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均衡發展共同富裕蹄疾步穩,對外開放持續提升,優秀文化賡續傳承……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的精彩蝶變在甌越大地上演,溫州正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進程中奮力續寫創新史。
科技創新擦亮民營經濟金名片
走進位于溫州龍灣區的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最快60秒就能完成一款名為“問頂”鋰離子電池的焊接工序。
自落戶投產后,瑞浦蘭鈞年產值從2020年的10億元,2021年的20億元,快速躍升到2022年的130億元。今年4月,總投資450億元的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項目開工,龍灣區新能源產業朝著千億產值邁進一大步。
從曾經的合成革、緊固件等傳統產業集聚,到如今大力培育新能源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龍灣是溫州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搶占新賽道的縮影。
破立并舉孕育出新的發展動能。樂清電氣集群入選工信部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鞋服、泵閥、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煥發出新活力;新能源、數字經濟、新材料、生命健康、激光光電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一大批新能源頭部企業布局溫州。
一組數據直觀說明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的量與質:在冊市場經營主體突破136萬戶,與此同時,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從2002年的24家增加到目前的1.65萬家,省級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居全省前列。
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智力支持。近年來,溫州先后搭建中國眼谷、甌江實驗室、國科溫州研究院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形成集聚科創人才、加速成果轉化的創新引擎。
擴大對外開放的舞臺上,溫州民營企業放眼世界謀劃全球化布局,推動產業加快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成為溫州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的生動實踐。
在泰國,起步于樂清的正泰集團逐步建成光伏組件、逆變器工廠等產業集群,并依托正泰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導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智能制造技術,實現國內外生產線同步管理,不僅有效帶動了當地的就業,也給當地帶去一系列先進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經驗。
10月31日,溫州迎來第5個民營企業家節,130多位民營企業家分為“初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進行了一段頗具寓意的接力跑,“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在代際間賡續傳承。
城鄉攜手描繪共同富裕新畫卷
在泰順縣西旸鎮門樓坳村走一圈,老一輩村民口中的泥巴路已經變成了18米寬的柏油路,貫通全村。村里集百姓管家、坊間集市、扶貧就業于一體的“共富工坊”一條街,讓不少村民在“家門口”賺到了錢,大路兩邊建起了統一規劃的花園式住宅。
門樓坳村的變化,背后是泰順多年持續推進“千萬工程”的努力。
不止是山區,海島漁村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洞頭區,一個叫東岙的小漁村成為近年來不少游客出行的選擇。“從藍色海灣整治,到花園村莊建設,再到未來村莊打造,曾經的小漁村變成了網紅打卡地和旅游景點。”東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求偉說,如今走在村里的街巷,處處都透露出“小而美”的特質。
發揮“山”“江”“海”優勢,溫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綠色崛起。近年來山區海島縣GDP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山區5縣GDP總量從284.9億元提升到1861.3億元,城鄉發展均衡水平不斷提高。
共同富裕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高速公路總里程從全省倒數躍居第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的大跨越;龍灣國際機場T2航站樓、溫州南站、市域鐵路S1線、S2線等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建成投用,杭溫高鐵啟動全線鋪軌……溫州向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堅實邁進。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彰顯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溫州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持續推進建設兒童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城市,堅持每年辦好十大民生實事,保持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75%以上。
在今年“世界兒童日”前夕,鹿城區西部鄉鎮“共富書架”獲得2500本捐贈的兒童書籍,幫助文化資源相對欠缺的鄉村兒童就近享受優質文化服務。鹿城區婦聯主席黃休休表示,下一步鹿城將錨定兒童成長周期的“衣、食、住、行、學、醫”等需求,持續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成果共享,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藍圖變為實景。
持續擴大開放拓寬發展新空間
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溫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236.96萬噸,同比增長4.25%,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6.4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0.98%。
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近年來,溫州以持續擴大開放,拓寬發展新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溫州港集團目前總計開通近洋航線14條,主要通往東南亞、日韓、俄羅斯等區域。”溫州港集團有限公司狀元岙港務分公司業務拓展部經理葉旭告訴記者。
溫州港輻射浙南、閩北、贛東等地區,為日用品、機械設備等貨物出口提供有力保障。“隨著今年3月危險品堆場的啟用,鋰電池等產品的進出口量增長明顯,這也與溫州當地產業轉型的趨勢很好契合。”葉旭說。
今年上半年,溫州港完成集裝箱海鐵聯運2920標準箱,同比增長74.85%,鐵路、港口等交通樞紐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強。
據溫州商務部門統計,今年1至8月,溫州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82.7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額906.9億元,同比增長3%,占全市外貿進出口份額45.7%。
高水平開放離不開高能級平臺帶動,中國(溫州)華商華僑綜合發展先行區、中國(溫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溫州綜合保稅區等一系列開放平臺建設扎實推進,成為外通內聯的主陣地。
溫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充分發揮華商華僑資源優勢,溫州優化為僑服務“全球通”政務服務內容,不斷完善“僑匯結匯”特色應用相關功能,滿足海外華僑資金回歸需求。同時,溫州加強綜合保稅區支持政策系統集成,推進大宗貿易進口平臺建設,推動綜保區與海南自貿港探索建設貿易“飛地”。
賡續傳承打造文化自信新樣本
一川砥柱橫滄海,兩塔凌空映彩虹。甌江中心,名勝江心嶼上矗立著兩座唐宋古塔,在古代引導船只通暢航行。
與江心嶼隔水相望、緊鄰甌江溫州市鹿城區段南岸,一處宋元古港遺跡正向世人展現真容:8座形制各異的宋代碼頭、兩艘宋代沉船、數以噸計的瓷器殘片、在宋元和明清時期兩度興建的朔門甕城……
2021年10月,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在考古工作中被發現,今年3月,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真實再現了約1000年前“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景象。
溫州持續擴大網絡國際傳播“朋友圈”,打造更具影響的文化國際傳播力。2016年起,溫州組建了一支“海外傳播官”隊伍,對外展示溫州風土人情、文化故事、發展變化。
電視劇《溫州家人》系列、電影《紅日亭》、話劇《誠信老爹》、甌劇《蘭小草》……溫州還堅持將文化作為城市之根、發展之魂,打造源遠流長甌越文明與新時代溫州人精神交相輝映的文化溫州。
文化振興,還在于成風化人,普惠于民。
走進位于溫州樂清市的清和公園,草木茂盛,一派生機盎然。在這個城市公園的湖心小島上,清和書苑成為當地文化活動新地標和市民的熱門“打卡地”。
家住附近中馳湖濱小區的朱女士帶著孩子,在彌漫著咖啡香氣的閱覽室開啟了閱讀時光。“清和書苑讓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詩和遠方’,這樣的公共閱讀空間很受歡迎。”朱女士告訴記者。
如今,溫州的文化探索和挖掘之路還在不斷推進——打造“宋韻甌風十二章”,推進宋韻甌風文化傳世工程;深入開展戲曲文化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不斷擦亮“南戲故里”金名片;以深化《溫州大典》編纂、“溫州學”研究、永嘉學派研究為主體內容,打造宋韻甌風文化譜系……
甌江揚帆向海闊,奮楫爭先正當時。溫州市委書記張振豐表示,溫州將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道路,全力拓寬“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基本路徑,續寫創新史、走好共富路、爭創先行市,全力建設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溫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溫州新篇章。(記者鄔煥慶 魏一駿 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