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鄭慧瓊研究員介紹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植物生長實驗。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記者張泉、李國利)記者從29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時舉行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暨空間站高等植物培養實驗階段性進展情況介紹會上獲悉,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內的擬南芥和水稻種子萌發已成功啟動,目前生長狀態良好,后續將開展擬南芥和水稻在太空“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實驗。
2022年7月,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交會對接,7月28日,載有實驗樣品擬南芥種子和水稻種子的實驗單元,由航天員安裝至問天實驗艙的生命生態通用實驗模塊中,通過地面程序注入指令于7月29日啟動實驗。
目前擬南芥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已長至30厘米左右高,矮稈水稻也長至5至6厘米高?!按饲?,我國已成功完成過擬南芥在太空‘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實驗,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完成空間微重力條件下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的培養實驗,并獲得水稻培養的關鍵環境參數,為利用水稻進行空間糧食生產提供理論指導?!敝袊茖W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鄭慧瓊說。
鄭慧瓊說,由于種植空間和能源供給都十分稀缺,太空種植的農作物必須具備高產優質、高生產效率和低能源消耗的特性。
據介紹,在過去60余年中,科學家對于在空間種植和栽培植物進行了大量研究,當前研究重點逐漸由對植物幼苗階段的研究擴展至種子生產研究,但目前只有油菜、小麥、豌豆等少數幾種作物在空間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實驗。
“開花是植物發育的關鍵環節。在空間條件下,植物開花時間延遲、開花數目少、種子結實率低和種子質量下降等問題仍然沒有克服?!编嵒郗傉f,本次實驗將探索利用空間環境因素控制植物的開花,實現在較小封閉空間中令植物生產效率最大化的可能途徑,為進一步創制適應空間環境的作物和開發利用空間微重力環境資源提供理論依據。
![微信分享圖](1128959336_16617852729851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