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環抱的江西省高安市華林山鎮中心小學朱家教學點(9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
江西省高安市華林山鎮朱家村的山坡上,有一棟只有一對師生的教學樓。蟬鳴和流水聲間,傳來李新江老師給學生小澤(化名)上課的聲音。
小澤今年11歲,是華林山鎮中心小學學生。他從小患有一種罕見病,經醫院診斷為大皰性表皮松解癥。該病患者若皮膚受到輕微外傷、摩擦或出汗,很容易破裂潰爛,且難以愈合,在行動和生活上極為不便。由于其皮膚像蝴蝶翅膀般脆弱,他們稱為“蝴蝶寶貝”。
“孩子身上癢,忍不住就撓,撓了就會爛,長這么大都沒吃過大米飯。”小澤奶奶告訴記者。由于疾病導致食管狹窄,小澤在飲食上只能選擇流食。
2019年,李新江來到當時的華林山鎮朱家小學,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小澤比同齡的孩子瘦小許多,內向膽怯,不愛說話,看到他臉上和身上的傷痕,心里很不是滋味。”李新江回憶起初識小澤時的情景。為了拉進與小澤的距離,李新江就經常去家訪,和小澤談心,接送其上下學。經過幾個月耐心引導,小澤終于會主動和李新江交流了。
2021年,朱家小學撤并,因為患病的小澤無法和其他孩子到鎮上的中心小學就讀,當地教育部門將該校保留為教學點,并安排李新江老師一對一輔導,李新江便成為了小澤的“私教老師”。
小澤是個很好學的孩子,沒有特殊情況從不缺課。李新江會給小澤講解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并通過播放紀錄片讓小澤多了解些山外的世界。為了減少對小澤皮膚的傷害,李新江還將沙發和有制冷功能的電扇搬進了教室。
近年來,小澤的勵志故事和李新江的無私堅守,感動了許多人,社會各界向小澤伸出了溫暖之手。經公益組織溝通,一些醫院和社會團體為小澤提供了部分醫療救助和生活補貼。
在李新江4年的陪伴下,小澤的性格漸漸開朗,學習成績基本能跟上同年齡段的學生,這些都讓李新江感到欣慰。“我只希望我的陪伴能讓小澤感到社會的溫暖,給他的童年增添更多色彩,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受教育的權利。”李新江說。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