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29日電 題:微山湖上唱響生態保護新曲
新華社記者張志龍、邵琨、張昕怡
微山湖,學名南四湖,是我國第六大淡水湖,同時也是京杭大運河樞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干線和重要調蓄湖。曾經,這里竭澤而漁,污染嚴重。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通過大力治理、修復和保護,微山湖再現草長鶯飛的景象,湖區群眾實現了從“靠湖吃湖”到“靠湖養湖”的轉變。
微山湖上,一首生態保護的新曲唱響,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消失的鳥兒魚兒又回來了
傍晚,一進入微山湖新薛河濕地,各種鳥叫聲不絕于耳。一群白鷺在水中覓食,幾只鳥從頭頂飛過。“以前微山湖生態不好,鳥很少,只好去外地拍。現在光我在這拍到的鳥就有100多種。一些近乎絕跡的鳥,現在陸續又飛回來了。”攝影愛好者趙邁說。
這是生態環境優美的微山湖和微山島(2022年8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南四湖,由4個連在一起的湖泊組成,民間多以面積最大的微山湖代稱南四湖。曾經,匯入南四湖的53條河流上,分布著4000多個排污點,工業廢水直排入湖,渾濁的水面上常漂浮著成片的白沫和死魚。
為了提高南四湖生態環境質量,山東綜合利用行政、法治、科技等手段,推動漁民退漁還湖、企業關停搬遷、排污標準提升、入湖口生態修復、區域聯防聯控等,全面開展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野生鳥類在生態環境優美的微山湖棲息(2022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高廣勇介紹,他們6次組織南四湖流域水污染專項執法行動,處罰企業129家,罰款2900多萬元。目前,南四湖109個水質監測站全部納入智慧環保平臺監管。“一有超標,就會提示報警。”高廣勇說。
南四湖入湖河流眾多,流域涉及多個省市縣。為此,南四湖流域各市縣簽訂了聯防聯控和生態補償協議,形成了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聯動的水污染防治大格局。其中,微山縣于2021年9月與相鄰8個縣(市、區)簽訂了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涉及16個國省控斷面。目前已兌付了補償上游保護水生態的縣(市、區)1060萬元。
野生鳥類在生態環境優美的微山湖棲息(2022年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南四湖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通道,每天往來運輸船只多。為減少航運船舶產生的污染,濟寧市通過港口環保服務驛站,提高航運污染治理水平。
山東南方港務物流有限公司港長付貴海說:“靠港船舶的生活污水、油污等垃圾通過專門管道接駁到罐體儲存,進行無害化處理。我們用積分兌換洗衣粉等日常用品的方式,鼓勵他們多來卸油污和生活污水。”
如今,南四湖湖區水質實現了由劣五類到三類水的躍升,絕跡多年的銀魚、鱖魚、毛刀魚等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魚類重新出現。
攝影愛好者在微山湖拍攝野生鳥類(2022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鳥兒的回歸,是南四湖生態改善最好的見證。濟寧市南四湖自然保護區服務中心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部長郭寶金介紹,40多年前,這里曾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的家園,后來這些自然界的“精靈”蹤跡全無。2021年2月,青頭潛鴨重現南四湖。2022年觀測人員在5個點發現了青頭潛鴨的蹤跡。
生態農業“錢袋子”越來越鼓
深秋的微山湖,魚蝦滿塘,菱藕飄香。微山縣高樓鄉淺水藕與小龍蝦混養園區中一片豐收場景,成筐色澤紅亮的小龍蝦被裝上卡車,銷往各地。
在山東省微山縣高樓鄉,一名村民在生態藕蝦混養園區內投放蝦苗(2022年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我承包了150畝藕田,藕池里放養小龍蝦。”高樓鄉高樓村村民楊海青說,自家農產品不愁銷路,在田里“撈起”,到路邊就“賣光”,每畝能賺上萬元。種藕基本不使用農藥,對水體影響小,小龍蝦以爛藕為食,省了大部分飼料錢。
隨著微山湖生態保護工作不斷推進,在政府引導下,高樓鄉有農業面源污染風險的水稻田變成了生態藕蝦混養園區。目前,微山縣淺水藕等水生植物種植總面積達到10萬畝,藕蝦混養技術示范推廣面積已達4.5萬畝。
微山湖湖區內荷花盛開(2022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隨著湖區退漁還湖政策深入推進,微山縣傳統漁業受到嚴格管控。近年來,湖區百姓退養、退漁、退礦等,僅漁業養殖面積就退出21.87萬畝,群眾面臨轉業轉產。
微山縣渭河村黨支部帶領村民轉型,發展大閘蟹生態養殖,打造湖上旅游。“在黨員帶頭示范作用下,渭河村的生態養殖業迅速發展,養殖面積已達7000畝。”渭河村黨支部書記化明偉說。
目前渭河村村集體創立的航運公司運輸噸位已超26萬噸,養殖收入超260萬元,生態休閑漁業、民俗旅游年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產業發展給小漁村帶來超過百萬元的紅利,也為村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游客乘船在微山湖游覽(2022年7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世代以養魚捕魚為生的村民張貴永告別“湖里漂”的捕魚生活,和大兒子開起了漁家樂,養起了大閘蟹,大兒媳靠電商直播賣自家的湖產品,生意紅火。
如今的微山縣,改變了過去“靠湖吃湖”的單一發展模式,發展出以淺水藕、小龍蝦、大閘蟹和烏鱧等多品類淡水產品為主的現代化生態農業,湖區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微山湖水域面積達1266平方公里,其水質環境優良,餌料資源豐富,產業底蘊深厚,發展漁業的優勢得天獨厚。當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
這是山東省微山縣現代漁業產業園內的智慧漁業車間(2022年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從空中俯瞰微山縣現代漁業產業園,生態魚塘美如調色板。進入9號智慧漁業車間,記者看到,這里不僅配備了智能養殖機器人,還建設了物理過濾、生物過濾、殺毒消毒、增氧脫氮等設施,實現了養殖水體循環利用。
微山縣漁業養殖試驗中心主任牟長軍說,這個產業園累計投資16.2億元,建成高標準循環水養殖車間9個,養殖水體達1.2萬立方米,園區年育苗能力達到50億尾。
從空中俯瞰山東省微山縣現代漁業產業園生態魚塘(2022年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是一汪碧水,生態環境好了,湖美了,旅游火了。微山縣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楊露露說,當地主打紅色、綠色和古色三色旅游文化品牌,去年在疫情不利情況下,游客數量也超過200萬人次。今年7月,微山湖旅游區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當月游客量達到30萬人次。
游客在微山湖游覽(2022年8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深秋的微山島,四面被遼闊的微山湖水環抱,時而有水鳥掠過上空,清風吹動著蘆葦飄揚。大官村是微山島的門戶,村口緊鄰微山島大官碼頭。“全村860多人,六七成干起了旅游生意,經營餐飲、住宿、特色湖產等。光床位就有1100多個,成了名副其實的旅游特色村。”大官村黨支部書記殷昭善說。
人們在山東省微山縣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內參觀(2022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微山湖是紅色的湖。家喻戶曉的鐵道游擊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當年,鐵道游擊隊和當地群眾在蘆葦蕩里巧設魚鉤陣,配合主力部隊,殲滅日偽軍,解放了微山島。
紅色的湖也是綠色的湖。借著創辦5A景區的東風,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生態荷園、國家級濕地公園等游覽場所得到了全面改造提升,形成了大湖生態體驗、漁家美食、休閑漁業、中醫康養、精品民宿等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再加上大運河明珠——南陽古鎮的古色,這里的文旅體系愈加豐富多彩。
日前,《山東省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將微山湖的生態保護工作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以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為核心,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著力提升流域水環境質量和水生態服務功能,保障南水北調東線調水安全,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
海報設計:段媛媛
視頻記者:劉思遠 李小波 趙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