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表層混雜建筑垃圾、突擊倒土旋耕假裝復墾、常年盜采而成的深坑未作修復……江蘇連云港贛榆區與山東臨沂莒南縣接壤,兩地的柘汪鎮與團林鎮交界處地下富含礦石資源,屢屢發生破壞耕地盜采砂石的現象。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在這一兩省交界地帶看到,小散亂毀田盜采與非法占地洗砂問題交織,導致多處農用地傷痕累累。而兩地之間信息互通不及時不充分、未建立長效聯動執法機制等原因,也為盜采團伙提供了可乘之機。
6月12日,霍家官莊村北部一處盜采形成的大坑塘。組圖均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李志浩 攝
“裝潢”式復墾被質疑為掩耳盜鈴
夏收時節,記者來到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霍家官莊村,該村北部毗鄰山東省莒南縣團林鎮,這里的農田大量種植花生、紅薯、大豆等農作物。在一片原野中,一輛黃色的挖掘機正在平整土地,顯得十分扎眼。
記者走向前看到,堆積一旁的土方中有紅磚、塑料等固廢。現場組織施工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地里之所以會有建筑垃圾,是因為這里曾是一處堆放砂料的水泥地坪。
記者注意到,挖掘機在地塊中間深挖近半米后,仍能看到大量紅磚、碎石,甚至還有自行車輪胎、馬桶圈等廢棄物。在場的莒南縣和贛榆區的國土干部對此說法不一:一方說這里曾是一條道路,一方說這里曾是一處溝渠。
有問題的不止這一塊耕地。在上述地塊東側兩三百米處,一塊耕地上種植了大豆和楊樹,從遠處看,與一般的農用地并無多大差別,走近一看莊稼和樹木種得十分稀疏雜亂,且耕地上同樣混雜著紅磚、水泥塊。
附近村民用洋鎬隨機挖了三個點位,依然能看到大量建筑垃圾。在該地塊北側幾十米,一臺七八米長的洗砂機生滿鐵銹,旁邊的砂土堆積成小山包。而西側屬于山東地界的農用地上,同樣堆放著大量磚石和砂土。
江蘇一方的國土干部拿著衛星影像圖向記者介紹,2018年該地塊曾出現一條硬化道路,2019年拆除后恢復原狀,至今無明顯變化。他們在接到輿情反映這里曾是建筑垃圾回填的盜砂點后,在現場深挖2處取樣,發現均為砂土,并不存在填埋建筑垃圾的問題。
“這還用挖土取樣嗎?肉眼就能看到表層到處是建筑垃圾!”在現場的一位村民說,這塊地被盜采回填后一直撂荒。今年4月份,他向贛榆區柘汪鎮干部舉報這一問題的第二天,地塊突然就蓋上了生土,后期被村民種上了農作物。“這里種的大豆長得比別處矮小。”這位村民表示。
記者走訪期間,恰巧碰上一次類似的“裝潢式”復墾。在霍家官莊村頭墳地西北角一處農用地塊上,有村民表示,該地塊也被盜采過,洗砂的淤泥一度堆積成山,近期剛剛突擊清理。記者前一晚去時,看到該地塊雖已填平,還依稀可見建筑垃圾,而當記者次日上午再去時,該地塊再次被重新覆土平整,并旋耕成溝壟。隨行村民向下挖掘十多厘米后,仍發現大量石塊、碎渣。
今年4月,連云港當地自媒體“老廣傳媒”以視頻和圖文的形式,曝光了當地洗砂場老板從年前開始的毀田采砂活動。該報道原作者陳某某表示,自己反映的情況真實,并帶領記者走訪了事發地塊。
6月12日,在霍家官莊村東北,一臺流動洗砂機周邊種上了農作物。
“小散亂”盜采洗砂長期存在,侵蝕耕地
記者在蘇魯這一交界地帶蹲點數日,在田間地頭走訪了十多位村民,問起這里是否存在毀田盜采砂石,無不認為這是人盡皆知的現象。“去年夜里有人盜采,把我家桃樹壓壞了。”一位正在耕地的山東李姓村民,指著一條小路之隔江蘇地界說,那塊地就被挖過,現在填上了。
掩人耳目的復墾背后,藏著毀田盜采的公開秘密,而交界地帶兩側分布著多個大深坑,更是赤裸裸地暴露出這里曾經私挖亂采的瘋狂。
在霍家官莊村口馬路東側,一處坑塘有半個足球場大小,深達十多米的切面上,依稀可見挖掘機釘耙的齒痕,而塘口南側有一條斜坡,看上去是一條供大車運土的坡道。
記者獲取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2017年6月,在未獲得采礦許可證情況下,霍家官莊村前任黨總支書記霍一府,以村里修路為由,指使、安排明知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手續的村民王某某,由后者組織人員在上述坑塘非法開采礦石近3萬方,隨后運到洗砂點沖洗,其中部分砂子用于村里修路,剩余被王某某出售獲利。霍某某和王某某分別以非法采礦罪獲刑三年二個月和二年八個月。
“在我之前一直有人甚至村干部在私自盜采,為何沒抓他們,我為村里修路采砂卻被判刑。”霍一府對自己的遭遇憤憤不平。他表示,對王某某出售礦石獲利一事并不知情,且自己并未分贓。刑滿釋放后,他一直在申訴,并多次實名舉報村里有多處農用地曾被盜采后回填建筑垃圾,一些洗砂場沒有用地手續,占用農用地長期經營。
在這一兩省交界處,一家名為連云港浩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場地內堆放著大量砂石料,大門緊閉,聽不見機器的轟鳴聲。近期,該公司被村民舉報收購加工盜采的砂石問題后,當地相關部門核查發現,其用地手續不全,屬于違建,將交由柘汪鎮按照城鄉規劃法處理。
此外,當地村干部還曾被曝光租用農用地違規建設砂石廠。有報道稱,柘汪鎮東吳功村原黨支部書記秦某于2016年租用霍家官莊村59畝農用地,投資成立連云港天惠福礦業有限公司,實際圈地169畝,用于建設年產能60萬噸的石子加工廠。記者從連云港市贛榆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獲悉,2020年9月,該公司因涉嫌非法占用并破壞耕地,被國土部門立案調查,并移送公安部門處理。2021年11月,相關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天惠福公司地上建筑物被拆除。
記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贛榆區檢察院與莒南縣檢察院就在該交界地帶聯合開展過非法采砂專項執法監督活動。“檢察院都出手了,說明當時采砂很猖獗,大規模的盜采少見了,但小而散的盜采依然難以禁絕。”莒南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干部尤洪寶表示,交界地帶因盜砂導致一些土地需要復耕。
6月13日,霍家官莊村北的一塊農田(山東界內),挖掘機從地里清理出不少建筑垃圾。
根絕盜采需雙方進一步加強協作
蘇魯兩省交界地帶近年來都加大了打擊盜采的力度,并利用路口攝像頭、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加強巡查。受訪干部群眾認為,解決盜采問題除了要升級技術手段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正視“各管一塊”的執法機制問題,以及基層干部涉嫌勾結盜采團伙的現象。
邊界治理頑疾仍未破解。柘汪鎮與團林鎮接壤部分處于蘇魯兩省三市交界地帶,其間存在大量“插花地”,一些盜采團伙正是利用交界地段地界不清、難以監管等特點,鋌而走險毀田盜采,違規開設洗砂廠、石子廠,而兩鎮之間并未建立信息互通和聯合執法機制。
“盜采、洗砂一般發生在夜間凌晨,發現有一定難度。”莒南縣自規局相關負責人說,縣執法人員在轄區內發現盜采線索上前核查,作案團伙很快將設備轉移到江蘇地界,而一旦跨界就沒有執法權,眼睜睜看著盜采人員溜走。
鎮村干部哨點作用失靈。受訪村民和干部認為,屬地村干部與鄉鎮國土、公安干部靠近基層一線,最容易發現盜采線索,然而部分鎮村干部對此類違法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哨點作用失靈。
受訪干部和群眾認為,私挖濫采嚴重破壞耕地,建議蘇魯兩地加強協作,交界縣區和鄉鎮探索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并實施輪值牽頭,共同打擊盜采。
對明顯存在填埋固廢的農用地,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盡快開挖清理,對于歷史上長期盜采形成的大深坑,及時開展生態修復,杜絕“裝潢式”復耕,減少撂荒。同時,兩地紀委監委等部門要嚴厲查處基層干部監守自盜現象,斬斷其與盜采團伙之間的利益輸送鏈條。 (記者鄭生竹 李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