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 id="jyy5v"><meter id="jyy5v"><th id="jyy5v"></th></meter></li>

    2. <label id="jyy5v"><meter id="jyy5v"></meter></label>
          •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 09 10:10:1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漢韻引客來 武漢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字體:

              跨省游客數量同比增長近800%、酒店預訂人次同比增長898%、整體旅游預訂人次同比去年增長613%……今年的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一組亮眼數據,彰顯武漢文旅市場的火爆程度。

              今年以來,武漢緊抓旅游市場復蘇契機,通過發放消費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等措施“引客來漢”,文旅市場“熱度”不斷提升,正向著“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標奮力邁進。

              文韻墨香滿江城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9月29日中秋節當晚,武漢司門口黃鶴樓地鐵站C出口人頭攢動。

              從這個夜賞黃鶴樓“最佳機位”抬眼望去,灰瓦朱墻之上,寫著李白《把酒問月》千古名句的燈光裝置流光溢彩,與遠處蛇山之上、燈火璀璨的黃鶴樓交相輝映。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碰撞而生的奇景引得游人紛紛駐足、留影。

              “詩仙李白一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賜予了武漢‘江城’美名,今天慕名而來,一種仿佛穿越千年的詩情畫意涌上心頭。”點亮華燈的黃鶴樓畔,來自安徽的游客吳茜對記者說,光影秀讓古今文化巧妙融合,“天下江山第一樓”名不虛傳。

              作為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夜上黃鶴樓”以黃鶴樓公園為載體,選取園內八處景點,通過“光影+演藝”的方式,讓游客在徐徐展開的光影畫卷中走入千年歷史。

              “今年雙節假期,近四萬游客前來體驗了‘夜上黃鶴樓’項目,與去年同比接待人數增長230%,收入增長394%,創下了歷史新高。”“夜上黃鶴樓”項目負責人劉茜茜介紹說。

              歷史上,水陸交通發達的武漢詩意常在,李白、崔顥、白居易、陸游等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名篇佳作。今年夏天,隨著國產動漫《長安三萬里》的熱播,一批圍繞黃鶴樓和古詩詞展開的影視作品、網絡視頻、文藝活動在線上、線下成為熱門,一股更勝往日的“文化熱”在這里流行開來。

              “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在武漢江夏烏龍泉李家鋪,1290年前,詩仙李白寫下膾炙人口的《江夏行》。

              這個假期,整個李家鋪變身為古色古香、人聲鼎沸的國風市集。幾名“李白”扮相的演員穿行游園,不時和游客切磋詩詞;身著唐裝的模特們衣袂飄飄、云鬢輕挽,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大唐盛世……

              步入武漢市東湖風景區的“碧潭觀魚”景點,九曲回廊平臺上,長6米、高3米的巨型“平湖秋月”彩燈造型映入眼簾;不遠處,一鉤彎月布景即刻將人帶入嫦娥玉兔相伴的廣寒宮……游客們或穿著漢服拍照打卡,或吟詩作對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歡度佳節氛圍濃郁。

              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說,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已經形成潮流。如今,乘著這股“東風”,武漢正將傳統文化和實景、舞劇表演等元素深度融合,推出品類多樣的文旅產品,加速旅游市場的提檔升級。

              在江漢關博物館,國慶節當日開幕的新展《博物館之戀——武漢市“博物館之城”數字化展》內游人如織。通過數字大屏,游客可以一次性縱覽武漢百余座博物館,掃描二維碼就能進入相應場館的虛擬展廳內。

              “博物館是了解城市歷史的第一站,從博物館的展覽展示、建筑空間中,我們能更深刻地品味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文化底蘊。”今年剛來武漢的大一新生劉宇鴻下載了主題博物館線路,計劃未來一一打卡。

              夜游晴川閣看木偶劇、登黃鶴樓背古詩詞、去江漢關看全新數字化展……從湖南來武漢旅游的劉女士一家安排了一趟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之旅”,“從‘看風景’到‘品文化’,這個假期文藝了一把”。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旅游不再只是‘游山玩水’,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變得格外重要。”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武漢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讓江城成為更多游客的“詩和遠方”。

              漢味煙火溢新香

              清晨,位于武昌區的糧道街在店鋪卷閘的開門聲中率先蘇醒。熱氣氤氳、煙火蒸騰中,來自各地的食客排成長龍,正等待一頓地道的“過早”。熱干面、糊湯粉、三鮮豆皮、油餅包燒麥……琳瑯滿目、花式繁多的早點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項目。

              因江而生、因水而興,大江大湖滋養著武漢,塑造了獨有的碼頭文化。而品類豐富、味道鮮美的早點,滿足了南來北往的商旅游客,久而久之,形成了“漢味”十足的“過早文化”。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如今“過早”在武漢也被玩出了新花樣。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武漢市推出“武漢尋味”文化旅游活動,舉辦武漢“過早”生活節、生活美食節,推出武漢“過早”漫游打卡線路、“尋味大武漢”線上美食地圖,并聯合相關平臺商家發放美食優惠券,引導市民、游客“尋味武漢”,品嘗傳統美食、美味。

              “國慶期間,我們每天都會免費送出100份武漢特色‘過早’美食,讓更多外地游客品嘗。”糧道街商戶“熊太婆原湯水餃”負責人熊麗娟告訴記者,隨著外地游客的到來和各項惠游政策的落地,門店人氣不斷提升,營業額比平時翻了一番。

              跨越長江,從武昌來到漢口,一排排磚紅或青灰的老建筑靜靜佇立,陽光透過梧桐樹灑下一地斑駁,各種文藝小店隱藏其中,百年洋房中開出一家摩登咖啡館,早已不是奇事。

              裝載鮮花的黑色自行車、懸空月亮打卡裝置、氣球搭建的抱抱熊、紅色的小型埃菲爾鐵塔……剛剛完成修繕的保元里,一經亮相就散發著“文藝范”。同家人一起前來的游客項鈺婷流連其中,不住地拍照留影。“武漢的寶藏打卡點越來越多了,處處彰顯著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潮流。”

              里份是武漢市獨特的民居形式,恰如胡同之于北京,弄堂之于上海。作為西方低層聯排式住宅和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建筑的結合體,它不僅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更是濃縮著百年歷史的城市印記。

              近年來,武漢市持續推進漢口歷史風貌區舊城改造城市更新項目,風貌區內一座座老建筑被修繕、改造,在保留了傳統里份特色的同時,為藝術工作室、品牌中心、畫廊、歷史展廳等業態提供多功能空間,吸引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商戶進駐。

              武漢城市風貌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修繕過程中,修復團隊不擅自改變建筑的外部造型、飾面材料和色彩,最大可能地尊重原有建筑的結構和元素,讓游客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形成獨特的“城市IP”。

              漫步漢口街頭,緊挨江漢關博物館的原湖北鹽業大樓,變身江漢路一號藝術中心,脫口秀等節目火熱上演;始建于1946年的永利銀行舊址,引進國際高端藝術酒店,預訂火爆、一房難求;擁有百年歷史的俄式建筑巴公房子,成為武漢“城市漫游路線”中的新地標……歷史建筑承載的文化內涵正與新業態相融共生,煥發出新的時代風采。

              “國慶假期,江漢路客流量達到了295萬,同比上升70%左右,回暖的市場讓商戶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武漢市江漢路步行街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葉芳介紹,通過將商業改造和歷史文脈挖掘有機結合,百年老街正重新成為“潮流”匯集地。

              武漢文化旅游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長王廣立說,希望以特色歷史建筑改造為示范,“點線面”結合,有序推進片區發展,打造集高端酒店、文旅街區、消費創意于一體的城市更新示范單元,實現歷史建筑功能活化,推動風貌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山水郊野醉游人

              江湖孕育了武漢獨特的城市氣質,也給予了其資源豐富的自然稟賦。擁有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10個濕地公園,165條河流,166個湖泊,鑲嵌于河湖間的“國際濕地城市”亦成為武漢的一張名片。

              “有一種武漢叫東湖。”作為武漢的城市鏡像,東湖風景區這個假期吸引了超過230萬游客前來打卡。

              10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千名跑友齊聚東湖磨山腳下,開啟了2023國慶健康跑活動。沿著東湖綠道湖中道一路向前,途經東湖湖心島動物博物館、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等東湖生態地標,以及東湖氦氣球、沙灘浴場等網紅打卡點。一路跑來,峰巒如黛,山林蔥郁,眾多游客紛紛加入,用腳步丈量東湖湖岸,領略湖光山色,國慶的喜慶氣氛充盈在各個角落。

              圍繞水,武漢文旅下足了功夫。知音號游輪、長江燈光秀、濕地公園、渡江節……或靜或動,或溫婉或豪爽,城與水共生共榮,將兼容并包的城市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夜幕降臨,武漢兩江四岸光影流動,以《江流入海 月滿中秋》為主題的長江燈光秀將樓宇、橋梁一一點亮。煙雨朦朧中,一幅“花好月圓,盛世華夏”的夢幻圖景呈現在游客面前,極盡楚天秀色。

              “和黃浦江的秀美相比,武漢的長江更加壯闊,尤其是在游船上吹著江風,看到燈光亮起的一瞬間,大江大河與絢麗燈火相得益彰。”來自上海的游客司女士說。

              繁華都市之外,近年來郊野游、鄉村游等新業態也在武漢興起。黃陂區的木蘭草原、蔡甸區的花博匯、江夏區的礦山公園……周末閑暇,去郊區欣賞田園風光、采摘新鮮果蔬、品嘗農家風味,頗受市民游客歡迎。

              “以前村里拋荒耕地達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閑置率達85%,農田、農房和田園風光等資源貶值,沒有產業,留不住人。”2018年,葛天才響應黃陂區委區政府“三鄉工程”的號召,成為黃陂區杜堂村第一書記。

              在鄉村“引路人”的帶動作用下,通過流轉荒地、改造村灣民房、開發農耕體驗、濱湖親水、精品民宿等產業項目,黃陂區共創農旅融合“木蘭游”品牌,將“空心村”成功打造為4A級景區“木蘭花鄉”。

              美景醉游人,也為周邊鄉村帶來發展機遇,帶動周邊村民吃上了“旅游飯”。2022年,武漢市10個田園綜合體共實現旅游收入11.83億元,帶動農民就業500余人,實現農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初,武漢首座不夜城——“木蘭不夜城”在黃陂區木蘭花鄉景區內正式開街,內設15大主題舞臺以及每日30場的藝術演繹,夢幻泡泡節、國風電音節等夜游活動滿足了游客多樣化的需求,景區完成從“花”經濟到“夜”經濟的轉變,更為農文旅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為武漢首個大型沉浸式夜游街區,木蘭不夜城自今年初開園以來,人氣持續高漲,雙節期間的日均入園量更是突破2.7萬人次。”木蘭花鄉景區辦公室主任李鵬說。

              “作為中部地區特大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現代城市旅游的發展所必需的幾個要素——國際知名度、交通的可進入性、公共設施的完善性、公共服務的完善性、商業環境的現代化,武漢都非常完備。”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武漢文旅產業正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武漢市文化產業逆勢上揚,旅游產業加快復蘇。1-8月,武漢市累計接待游客2.21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96.23億元,同比2022年分別增長65.00%和94.73%。

              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肖敏說,未來武漢將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把文旅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推動武漢從文旅大市走向文旅強市、文旅名城,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熊琦、熊翔鶴)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060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3卡四卡|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久久九九青青国产精品|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在线播放|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97视频在线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二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99国产精品私拍pans大尺度|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青草国产精品一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