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保障物质产品供给、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产业升级。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实现现代化,无不依赖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本国国情,充分吸取其他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新型工业化展现新特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突破,并深刻改变着经济生产函数。我国牢牢把握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产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亮丽名片。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并展现出新的特点。一是高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造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其核心在于创新。近年来,我国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跃迁、产业结构优化、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定制化生产、自动化生产和精密制造、低能耗制造,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拓展了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路径。二是绿色化。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近年来,我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同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等,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三是智能化。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正在重构产业发展基础、方式和流程。我国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不断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比如,有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生产厂将数字孪生技术、人机互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5G通信技术相结合,将每一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都呈现在数字平台上,对生产全流程进行在线监控和精细化管理。四是融合化。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交叉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蓬勃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形成。
新实践促进对新型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新时代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实践取得显著成就,促进我们对新型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一是深化了对工业化水平和发展阶段的认识。传统工业化理论主要以三次产业的结构及其演变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产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新型工业化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程度作为重要判断指标,更加符合生产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更加符合生产社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二是深化了对产业分工的认识。传统的产业分工要求每个部门聚焦于自己的核心职责,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专长,提升整体效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生产组织呈现网络化、自组织、分布式协同等新特点。新型工业化要求推动产业门类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上中下游环节之间高度协同耦合,更加符合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的趋势,能够更好释放产业网络的综合效益。三是深化了对产业布局的认识。传统的产业布局通常要求相同或相近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特定空间范围不断汇聚,促进区域内企业组织互助合作、相互吸引。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数字平台等的广泛使用,极大降低了物流、运输和交易成本,也使得地理区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降、地理区位驱动产业集聚的趋势放缓。新型工业化要求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为产业集群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空间与模式,构筑起数字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能。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三是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壮大。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们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企业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新兴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利益协调,强化产业链联动,构建自主可控、运转稳定的生产供应体系。(叶坦,作者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