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最近美債長短期利率出現倒掛現象。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信號。“美債長短期利率倒掛”是怎么出現的?美國經濟是否真的面臨衰退?新華網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為您深入解讀。
記者:最近,“美債長短期利率倒掛”這個現象很受關注,一些經濟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衰退信號”。有美國經濟機構預測,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在一年內陷入衰退。這個所謂的“衰退信號”是怎么回事?
丁一凡:“美國國債長短期利率倒掛”簡單地說,比如十年期利息按理說本來比較高,一年期利息比較低,這樣人們就會購買長期國債,這時候的流動性就會收緊。等到“長短期利率倒掛”,也就是十年期美國國債利息低于一年期美國國債利息。一般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往往是在經濟衰退的前夕,歷史上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
為什么出現“長短期利率倒掛”呢?因為大家對經濟長期發展的前景沒有信心,這時候要維持自己的流動性,長期的國債賣都不好賣。買長期國債的人少了,買短期國債的人多了,當然就會把利息漲起來,這是供求關系造成的。供求關系表明人們對長期發展沒有信心,對美元沒有信心。因為國債是和美元掛鉤的,是拿美元發的,一旦未來美元貶值了,即使國債長期有一點利息回報還抵不住美元貶值,這樣投資人就不看好。投資人購買得少了,當然利率就會出現倒掛,這是一個利益驅動的道理。
記者:美國經濟走到這一步,您怎么評價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和主要得失?
丁一凡:我覺得拜登政府迄今為止,你得看它的聲明還是實踐。如果你只看拜登政府的聲明,你覺得它做的都是對的,它想得也比較有道理。它說我必須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因為美國基礎設施確實太弱了,而且美國經濟要想走出現在萎靡不振的情況,需要有一些新的投資亮點拉動經濟增長。
但是,怎么樣才有能力促進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呢?債務負擔已經如此之重了,如果你要投資基礎設施,還要繼續借貸,你的GDP和債務之比這么高了,是不是還可以繼續下去?在債務和GDP可持續增長的問題上,歐盟曾經出臺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被認為是衡量政府債務可持續性的特別好的標準,當時定的標準是,政府的債務和GDP的比例應該限制在60%。可是我們都知道,現在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水平。他們這么重的債務負擔使得財政負擔也特別重,在這種背景下要繼續擴張搞基礎設施投資這種事就很困難,且不說在美國還會有政治斗爭。拜登政府是民主黨政府,共和黨就不會通過他們的很多擴張性財政、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這些預算計劃。所以,雖然聲明很好聽很有道理,但是落實起來很困難。基本上,拜登上臺這幾年沒有真正看到他這些東西能夠落實下去,所以美國經濟到現在為止沒有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