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德里4月20日電 通訊:他們與中文“有緣”
新華社記者孟鼎博 謝宇智
在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前球員阿方索位于馬德里的家中,立著整整幾面墻的大書架,其中有上百本書與中國相關。“我和妻子從前經常在北京街頭漫步,這里面的很多書都是我在王府井買的。”說起在中國的日子,他的眼底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懷念。他說,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到中國執教。
這是4月17日在西班牙馬德里拍攝的阿方索和他球員時期的照片。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年過花甲的阿方索曾是一名叱咤綠茵場的足球運動員。退役后轉為足球教練的阿方索與中國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在2011至2013年間來到中國,擔任中國男足國家隊的助教;2015年再赴廣東出任青訓教練。但他與中文卻結緣更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
4月17日,阿方索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家中展示自己翻譯的足球教案。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當時我已經預見到了中國的發展。我認為中國會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力量。”阿方索回憶說。正是這一預判讓他早在23年前便做出了學習中文的決定。
在馬德里自治大學的校園里,大學生胡里奧一本正經地用中文作著令人忍俊不禁的自我介紹:“我的中文名字叫胡總。”
胡里奧是一名大二學生,正在攻讀亞洲和非洲研究專業。盡管與中文結緣不到兩年,但他口語的流利程度讓人眼前一亮。他笑稱自己平日就生活在中國人的圈子里:“我知道如果我有很多中國朋友,中文會進步更快,所以我努力去結識學校里的中國人,和他們多交流,甚至我現在的室友們也都來自中國。”
4月17日,胡里奧在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的教室內閱讀詩經。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胡里奧學習中文的契機很簡單,他在網上關注了幾名會中文的歐美博主,常看他們發布的關于中國的視頻,漸漸對這個國家產生了興趣:“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國,很多關于中國的負面新聞說的都不對,所以我想自己來認識這個國家的文化。”
眼下胡里奧已申請了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項目,正在等待中國一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果能被錄取,我可能要去那兒學習五年。”盡管還從未踏上過中國的土地,但對他來說,中國之行倒更像是一次與老友的重逢。
捧著一杯玄米茶,穿著褐色寬大家居服的米格爾對記者說,他很喜歡亞洲文化,而中文是了解亞洲文化的必備技能。
米格爾現在是一名西班牙語教師,同時也在馬德里自治大學學習和研究亞洲文化。米格爾對中文的興趣源于對亞洲文化的癡迷。在日本教書時,米格爾發現東亞文化有很多共性,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文是繞不開的必備技能。于是,米格爾在日本就開始自學中文。
4月18日,米格爾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家中讀書。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學習中文給米格爾帶來很多獨特的成就感。“馬德里有很多好吃的中國飯店,我在這些飯店點菜的時候會說中文,店員很開心,我也很開心。”米格爾認為,能夠用對方的母語進行交流,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他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的源泉。“我可以和中國人用中文說話,這讓我覺得非常幸福。”
4月18日,米格爾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家中書寫漢字。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 攝
4月20日是第14個聯合國中文日,今年的主題是“中文:增進文明交流互鑒”。這三名中文學習者年齡、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增進文明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