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我國西南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
新加坡是東西方海洋貿易必經的航運要沖
兩座城市都是區域內重要的金融中心
在“一帶一路”合作中
發揮著重要的節點作用
2015年,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正式啟動
在這一項目框架下
重慶與新加坡在金融服務等領域
不斷深化合作
有效提升了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的
互聯互通水平
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
去觀看這兩座相距千里的城市
交融聯通的發展圖景
重慶因地形多山被稱作“山城”
長江與嘉陵江在此處交匯
依山傍水的重慶
自古便是一處戰略要地
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重慶的城市風貌
↑重慶解放碑商業區(上)與十八梯傳統風貌區
↑重慶長江索道
↑重慶洪崖洞夜市街區
新加坡之名源自梵語“獅城”的諧音
因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
是世界知名的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
也有“花園城市”的美譽
↑新加坡市貌
↑新加坡牛車水街景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
↑新加坡濱海灣花園
↑新加坡樟宜機場內的室內瀑布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啟動以來
重慶與新加坡在以金融服務為代表的
重點領域
持續推進務實合作
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
?
位于重慶兩江交匯處的來福士
是重慶的地標性建筑
也是中新合作的重要項目
由新加坡凱德集團投資建設
投資總額超過240億元
↑行人經過重慶來福士
重慶“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運營中心”
便坐落于來福士
這里還將吸引新加坡及東盟的
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
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等
共同打造中新合作金融服務業產業園
↑人們在位于重慶來福士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展廳內參觀。
↑位于重慶來福士的新加坡星展銀行重慶分行
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峰會
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重要標志性成果之一
已成為中國與東盟金融行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和中國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2023年4月20日至21日
第五屆中新金融峰會
在重慶和新加坡同步舉行
此次峰會共簽約項目90個
合同金額1110億元
項目數量創歷屆新高
↑2023年4月20日,重慶市第五屆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金融峰會開幕式現場舉行重點項目簽約儀式。
此次峰會上
陸海新通道金融服務聯合體成立
包括重慶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在內的56家中外金融機構
將聯合推動通道沿線國家及地區間的
跨境金融合作
促進跨境貿易投資及產業發展
↑重慶銀行總部大樓
↑新加坡星展銀行大廈(左)
↑中國銀行在新加坡的大樓(左)
依托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在“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助力下
重慶與新加坡作為雙樞紐
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建設發展
注入新活力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更加緊密
↑2023年4月3日,陸海新通道跨境鐵公聯運班列(重慶—瑞麗—緬甸)首發班列在重慶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等候發車。
↑2023年7月11日,重慶永川綜合保稅區首貨出區暨長城汽車KD件出口始發車順利發車。當日,重慶永川綜合保稅區首批貨物順利通關出區。該批貨物是長城汽車部分系列車型的成套零部件(簡稱KD件),將分別經由重慶團結村和重慶果園港啟運,通過鐵海聯運和江海聯運兩種方式,于7月中旬和9月抵達泰國林查班港和厄瓜多爾瓜亞基爾港。
↑這是2023年4月20日拍攝的重慶果園港(無人機照片)。位于長江重慶段的果園港,是我國內河最大的水鐵公多式聯運樞紐港,近年來逐漸蛻變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門戶和長江上游聯通世界的“中轉站”。
↑2023年6月28日,重慶巫山機場工作人員為停機坪上的第二季“脆李航班”首趟貨機裝載新上市的巫山脆李。重慶市巫山縣位于三峽庫區腹地,是“中國脆李之鄉”。過去因為物流不便,巫山脆李經過幾天的運輸后往往會影響品質和口感。隨著航空快遞的開通,讓巫山脆李可以快速走向全國以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國際市場。
↑這是2023年9月3日拍攝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國際名品商業街。由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新加坡樟宜機場管理投資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中新(重慶)機場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開設國際名品商業街,豐富重慶機場旅游零售消費者購物體驗的同時,也推動了新加坡樟宜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合作機制的進一步深化。
↑一架新加坡航空公司運輸機從新加坡樟宜機場起飛。新加坡樟宜機場是大型國際樞紐機場,年客容量可達8500萬,年貨郵吞吐量可超過200萬噸。
↑貨輪停泊在新加坡巴西班讓集裝箱碼頭裝卸貨物。位于馬六甲海峽東南側的新加坡港,扼太平洋、印度洋航運要道,是東西方海洋貿易的必經之地、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處重要支點。
↑商業船只停泊在作為馬六甲海峽一部分的新加坡海峽。
以重慶與新加坡為代表的的中新金融合作
讓中國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成功融資
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也讓新加坡等地的金融機構
得以共享中國市場帶來的機遇
通過“一帶一路”,通過資金融通
“山城”因“獅子”的到來煥發出新的活力
“獅城”有了“山巒”的依靠更加生機勃勃
兩座城市在不斷的交融中
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
策劃:王建華、王金濤
統籌:武巍、張維革、劉潺、蔡蜀亞
主編:單宇琦
平面設計:李真、胥曉璇、單宇琦
攝影:劉潺、王全超、黃偉、唐奕、鄧智煒
編審:王海燕、鄒廣萍、武巍、吳青昊
新華社攝影部、重慶分社、新加坡分社聯合制作